小白宮 (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宮邸-Tamsui Customs Officer's Residence)

Address: 台北縣淡水鎮真理街15號

Phone: (02)2628-2865

淡水,除了有動人夕照、遊客如織的渡船頭及萬頭鑽動的老街美食之外,文化古蹟更值得細細品味。於1997年被評定為三級古蹟的「淡水小白宮」,正式名稱為「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亮麗的紅色琉璃屋瓦,佐以一抹白淨的牆,就這麼靜靜地坐在百年鹿角樹下,輕啜空氣中飄揚緬梔花的夏日香氣,幻想自己就是官邸的女主人,正迷著招呼花園內的姊姊淘們下午茶…..(是呵~ 造訪當日剛好有WEDGWOOD的特展呢),好一個愜意的恬適午后!「淡水。漫步」第一站,就在這兒落腳吧!



(上圖) 站上園區內的棧道~可輕鬆遠眺淡水河的迷人風光

誘人的夏日香氣隨著三級古蹟的洋建築勾引著旅人的心神



(上圖) 該棟白牆紅瓦建築是小白宮園區內的廁所喔~連廁所都有著濃濃地洋味兒呢

註:在小白宮園區內的草坪上可見到諾大凹陷處~~即為1884年中法戰爭滬尾之役

法軍朝淡水清地砲擊所留下的砲坑遺跡

站在中法之役的歷史軌跡旁,感受自由的風吹彿臉龐~幸福,在空氣中飄蕩!


(上圖) 館內不定期舉辦展覽 ~  2008/09月為WEDGWOOD餐瓷

淡水海關稅務司官邸(真理街15),俗稱小白宮,是炮台埔一系列洋樓建築中,

最早建蓋的史蹟,鄉土史學家周明德在海天雜文一書中記載,小白宮建立於1870,

也就是馬偕來台灣的前兩年。

       馬偕博士,1895年出版的「台灣六記」對於小白宮也有一段非常珍貴的描述:「

牛津學堂的相近處,有兩座宣教士所住的白屋(whitedwelling-houses)幾乎為樹木所

隱蔽,都是平房,有別墅式的瓦屋頂及白色牆壁,叫做bungolow。再遠些,還有兩

座同樣的平屋--其中一座在後面一點,是海關秘書所住的(今已拆除),另一座

和佈道團的房屋並列,是中國海關的稅務司所住的。……

        天津條約,台灣開埠,同治元年(1862)淡水設立洋關,清末的外籍稅務司分別在

紅毛城下的淡水河邊建造稅務司官署,在炮台埔建蓋了自己的官邸。根據周明德考

證的年代(1870),比照中華民國海關簡史的記錄,,則小白宮或其前身(該官邸是否

重建過,待考)應該是好博遜稅務司(1869-1876)任內所建。

        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清廷割讓台灣,日本稅關鑑定官野村材二69日 抵達

淡水,辦理海關交接事宜,發現小白宮並非清朝所有,而是總稅務司赫德的產業。

       依據海關簡史的記載,日本方面估價淡水雞籠台北稅關所屬的財產總額為銀幣五

萬兩。85日 正式移交。

       台灣土地是外籍客卿的私產,侵略者站在我們的土地上討價還價,這正是不平等

條約下的產物,腐敗政權的歷史見證。

       1995年9月25 ,淡水鎮公所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提報古蹟概況調查表,希望小白

宮能核列為古蹟,規劃為地方文史資料陳列館,學者專家也一致支持。經各界聯署

及搶救活動後, 199721日 經古蹟評鑑審議會議評定小白宮為三級古蹟。

滬尾文史工作室  紀榮達 86.2.1    http://chwk.huwei.com.tw/p1/p1a03c.htm

小白宮
  淡水海關稅務司官邸,俗稱為小白宮,是炮台埔系列洋樓建築中,最早建蓋的史蹟,於199721日 經古蹟評鑑審議會議評定小白宮為三級古蹟。
  「小白宮」美稱前清淡水總稅務司官邸,由其仍舊耀眼亮麗的琉璃屋瓦及廣闊的建築格局,往日稅務司官邸的愜意生活可以想像得出幾分。日治時期此地歸屬於稅關,但後期確任其荒廢,目前則歸財政部管轄,生長於庭園中的百年鹿角樹已有三人合抱之姿。

小白宮的歷史背景

清代海關分為兩種,一為常關,稱舊海關,一為洋關,稱新海關。常關乃就本國船隻裝載貨物徵收關稅,也就是國內貿易的稅關。臺灣在設行省之前,隸屬福建省,屬福建海關管轄,並無常關之設。 1862年7月18 滬尾(淡水)洋關正式設立,小白宮現定為三級古蹟。

  淡水開埠後,稅務司實質上掌握了洋關行政與稅務大權。淡水關初設人員不多,侯威爾任職稅務司期間,其他海關洋人亦只有四人。隨著關務越來越繁雜,洋關人員也日益增加,因此有了購地建屋之需求,並於同治五年三月十日(1866.4.24)向地主吳春書、吳惶葉兄弟購買土地準備起蓋公館。同年,清廷「以關稅作為清政府賞款擔保,以海關作為可靠的財物代理人的途徑」,於是,在經費有了著落及外籍稅務司制度十分有效率的條件下開始興建第一棟海關官邸提供稅關長居住。到了光緒元年 四月二十七日 ( 1875.5.31),海關又向吳氏兄弟再購買官邸左側土地,建另外兩棟宿舍,供秘書(書記)及其他海關關員居住。

小白宮的建築特色

小白宮是一棟殖民地式建築。殖民地式建築之特徵有抬高地基、四周有類似迴廊之 Verandah(涼台)的設置、落地門窗、煙囪等等。涼台的設計佔建築面積很大的比例,形成另一種型態的生活空間,與僅為增加建築面積之Balcony(陽台)設計不同,因此這種擁有大面積的Verandah的殖民地式建築又稱為Bungalow(涼台殖民地式建築)。

  小白宮,正立面向南,面對淡水河,有十一個半圓拱圈,東、西面各有四個半圓拱圈。規律對稱的拱圈,在視覺上具有協調柔和與美感。東、西、南三面的拱券迴廊,除視覺效果外還可增加光照面積,使每一個空間都能得到充足的日照與視野。門窗的位置均與迴廊拱圈相呼應,除採光性及通風性良好外,更便於由室內觀賞室外景色。迴廊每一扇門窗上,都附有木質的活動百葉窗,作為調節光線及加強遮陽效果之用。屋頂是四坡式斜屋頂的基本形式,方便排水,亦可增高室內空間或作成閣樓使用,同時具有隔熱作用。屋頂上設有煙囪,是壁爐設備,壁爐主要作為取暖及防潮用。地基用紅磚及石材砌成基座,外側周圍則留有通風口,基座抬高約 一公尺 ,既可防潮又能表現出主人之尊貴氣派。

  光緒二十一(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清廷將臺灣割讓給日本,清廷派李經方到基隆外海與日本海軍做形式上的交接。同年 六月五日 ,日本稅關鑑定官野村材二在基隆登陸,基隆海關人員都已撤離, 六月九日 抵達淡水,淡水海關稅務司馬士( H.B.Morse)向日方表示:「大清帝國海關屬於赫德管轄,清廷僅支付海關人員薪俸、房租及其他雜費,每月 三千兩 而已,海關業務形同包稅制度,所有房屋、地產等均屬於赫德的私產。」日本查證結果,淡水海關官舍土地一區確有登記在赫德名下。經雙方不斷的交涉,日本方面估價淡水、基隆台北稅關所屬的財產總額為銀幣 五萬兩 。 八月五日 ,馬士結束淡水關的關務,將淡水、基隆兩海關正式移交日本。

  淡水河口因中法戰爭時劉銘傳採填石塞港策略,加速了淡水港的淤積而漸漸沒落。 1895年6月17 ,日本舉行始政紀念,也於淡水重新開設淡水稅關。由於淡水港沒落,關務也顯得悠閒, 1900510日 淡水稅關長中村純九郎發起,組成了「五十會俱樂部」,初期成員僅限淡水稅關員,以餘暇相互歡樂及開達個人智識為目的。內設俱樂部,有遊戲室與食堂,攻修部則有政法及語言科。提供各種書籍閱覽、棋類活動、網球、撞球、乒乓球、游泳等比賽,海關官邸則提供官員及俱樂部會員休憩、聯誼、運動、進食等功能。

  日漸荒廢的小白宮,於1996年曾一度被財政部報廢,準備拆除建大樓。經淡水地方人士、團體、學者、專家,發起「小白宮搶救行動」,終獲內政部回應,於民國八十六(1997)年,評定此棟官邸具有歷史意義,在建築上也具有其獨特的價值,而定為第三級古蹟。

參考資料 http://www.tshs.tpc.gov.tw/content/ 18g o/ 18g o_01.asp?H 1m _sn=8

 



  營業時間及注意事項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自 930 ~ 1800 (最後入館時間17:30) / 週一休館

園區內:禁止飲食、禁止寵物進入、禁止吸煙、禁止使用閃光燈攝影,部分區域「禁止入內」「禁止攀爬」.

  票價

 

全票40元、團體票30元、優待票30元、本縣高中職(含)以下學生團體票二十元、
套票 -- 全票100元、優待票70 

(淡水古蹟觀光套票可於一年內享-參觀小白宮、紅毛城、滬尾炮台各一次的服務)

 

  交通資訊

 

捷運系統:淡水站下車,轉搭紅26公車即可到達。

(可於真理街口下車~步行爬坡上行經過阿給店往前續行約10分鐘可抵)

客運
 1.搭乘指南客運北門-淡大線、樹林-淡海線,於淡水捷運站下車。
 2.搭乘三重客運淡海-板橋線、淡海-五股-板橋線,於淡水捷運站下車。
 3.搭乘國光客運或基隆客運基隆-金山-淡水線,於淡水捷運站下車。

自行開車
  1.從台北走台 2 乙省道,經過士林轉至大度路,過關渡大橋後,即可到達淡水鎮市區。
 2.從板橋走 107 號縣道,經五股接 103 號縣道、台 15 號省道,過關渡大橋後,即可到達淡水鎮市區。
 3.國道 1 號(中山高速公路)從五股下交流道,往淡水八里方向,過關渡大橋,進入淡水竹圍後,即可到達淡水鎮市區。
 4.濱海公路至八里,過關渡大橋後,即可到達淡水鎮市區。
 5.從北海岸,經基隆、萬里往淡水方向直行,從登輝大道抵達淡水鎮市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c人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