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在故宮』(2)古埃及文化的藝術精神

【追求永恆】古埃及文化的藝術精神

埃及的藝術文物,充滿著一種幽渺神祕、莊靜嚴肅的氣氛。審視這些藝術作品,將可從中理解古埃及文明對今生的嚴謹精神、以及來世的慎重態度。西元前三千年,孕育於尼羅河邊的埃及文明,被稱為「尼羅河的贈禮」,隨著尼羅河每年周而復始氾濫的自然變化與人民定期遷移的結果,造就出古埃及人再生復活與生命永恆的信念。木乃伊的製作、亡者之書的撰寫、彩繪圖案的幻化、多神崇拜的信仰、象形文字的書體與塑像雕刻的古拙形象,皆訴說著古代埃及人物質與精神世界的融合、今生與來世的延續思維,進而具體反映到藝術創作之中。古埃及文化,雖然隨著王國統治時代的告終而逐漸走入歷史,然而卻浸潤於古希臘與古羅馬文化,成為西方文化發展的淵源之一。

 

大英博物館鎮館極寶之一

收藏以來只外借過兩次~台灣是其中之一

「不幸的木乃伊」蓋板


約西元前945年 第二十二王朝早期
埃及 底比斯遺址

162公分

這件精心繪製的木乃伊蓋板下,躺著一位上層社會的女性木乃伊。在第二十一和第二十二王朝早期,這種經過雕刻和繪畫的蓋板,取代了早期放在木乃伊頭部的面具。蓋板主人的姓名己不可考,但從雕飾風格可以確定其年代和出自底比斯(Thebes)。死者身披一件大花卉圖案的披肩,露出她張開的雙手,披肩下是一組與來世有關的神明繁複構圖,其中包括太陽圓盤和老鷹、伸展翅膀的天空女神努特(Nut)、人頭鳥身的靈魂鳥,和奧斯烈斯(Osiris)的象徵。

1889年大英博物館就獲得了這塊蓋板,即便不考慮它的歷史重要性和藝術價值,這塊木乃伊蓋板早已成為該館最著名藏品之一。它有一則備受關注的現代傳說,源自一種普遍的觀念:直接或間接打擾古埃及墓葬者將招致「詛咒」。儘管木乃伊蓋板最初的主人已無法確認(也不在大英博物館裡),但這件蓋板有個容易令人生畏的名稱─「不幸的木乃伊」。通過口耳、媒體甚至網路,它的故事被添油加醋地傳播。十九世紀時四位英國旅行者,自埃及帶回這件木乃伊蓋板後,據說不是猝死就是受傷,同樣的不幸也降臨到其他人身上。據說這件蓋板早期拍攝的一張照片,照片中雕繪的臉居然驚悚地變成「栩栩如生惡毒至極的埃及婦人容貌」。與這件蓋板有關最怪異故事是:它被賣給了一位美國收藏家,並於1912年裝上鐵達尼號(Titanic)運往美國,因而導致這艘船撞到冰山沉沒。儘管缺乏這塊木乃伊蓋板具有超自然力的證據,但關於它的神話仍不斷流傳。

The British Museum的『埃及館』一向是我的最愛

光是這次來台展出的這幾項【鎮館之寶】展品

人魚就認為非常值得您前往故宮參觀了

(重點是:您要跟人魚一樣對埃及的神秘有獨特嚮往才能感同身受喔)

只是該展場燈光昏暗,不似國外各大博物館Lighting明亮得宜

讓參觀木乃伊時不禁多了份毛骨悚然的陰深感

(這跟在大英博物館本館參觀那諸具木乃伊時有著很大的不同感受)

再加上館內不準拍照這項毫無意義的規定,實在令人無法推廣國內藝文活動



人形內棺


西元前305-30年 托勒密王朝
上埃及 艾赫米姆


176公分

這件內棺,是古埃及上層社會男性木乃伊的典型範例,臉部的金箔和染成藍色的假髮,象徵著死者在來世仍具有的神性。文字記載,眾神們都應該有黃金血肉和青金石的頭髮,死者經過編織的卷曲假鬚,也表明他身踞社會高層的崇高地位。支撐棺腳的矩形基座說明棺木的雕刻品質,同時也暗示埃及墓葬中的「開口儀式(Opening of the Mouth)」,古埃及人相信藉由這種儀式,豎立於墳墓入口處的木乃伊可以再度復活。死者大型護身符項圈下的文字和圖形,均與保護死者後世生活有關。胸部上方繪著伸展翅膀作保護狀的天空女神努特(Nut),翅膀的左右兩側是「荷魯斯之眼(wedjat-eyes)」。

天空女神努特下層的長條構圖,表示木乃伊是放在一座架子上,架子下有四個臟器罐(canopics),側面繪有伊西斯(Isis)和奈夫蒂斯(Nephthys)悲傷的形象。內棺蓋版的下半部,有幾列垂直的象形文字,宣告死者受到努特女神的保護,圖像中的神祇還配備刀子,足以對付任何威脅他的敵人。蓋板的下端腳上是兩位豺頭人身的亡靈之神阿努比斯(Anubis)的形象,他扮演著將死者製成木乃伊,並保護死者的角色。這些圖形都旋轉180度,以使死者的靈魂能夠通過繪在棺蓋面具上的眼睛看到它們。



成年女性木乃伊


西元前1000年 第二十一王朝
埃及

156公分

這是一件木乃伊包裹極佳的展品,年代為埃及第二十一王朝時期(1075-950 BC),顯示古埃及的防腐技術達到巔峰。儘管沒有將屍布剖開,但透過X光照射,發現內部為一成年女性的屍體。她雙手放在兩腿上,嘴張開,牙齒保持非常完整。鼻腔內沒有隔膜,可能是在製作木乃伊時為了取出大腦而去除了。眼眶裏放置了人造假眼,胸膛及腹腔的內臟都被移除,取而代之的看來像似亞麻、木屑及砂的混合物。當時此具木乃伊被大英博物館收藏時,還附帶一件光滑的網狀珠飾編織物、一個聖甲蟲護身符(照片中圈出的部份),及一個鍍金的彩繪面具,但被因年代不符的原因推測可能為來自其他墓葬,由後來的收藏者為了增加吸引力而加上去的。這次來台參展的這具唯一的木乃伊,身上還有附件:聖甲虫護身符(照片圈出處)及腳踝遮蓋布(照片圈出處)也是出於西元前1000年的第二十一王朝時期,只是被發現的地點與此具木乃伊不同。




卡諾皮克罐


約西元前1000年 新國王時期第二十一王朝
上埃及 達爾巴赫里遺址
方解石

42.5公分 36.5公分 38公分 37公分

製作木乃伊時會將體內所有器官摘取,並各別以防腐技術加以保存在卡諾皮克罐內,只有心臟(被認為是生命個體中心及智慧之本)而被保留在木乃伊體內。但也並非所有器官都被保存,只有肝、肺、胃、腸這些器官會被保留下來。首先,將屍體以鹼浸泡進行脫水,再塗上油和樹脂,然後裹上層層亞麻布,程序就類似屍體的保存方式一樣。四個包裹好的器官就被放在這埃及學者稱為「卡諾皮克罐(Canopicjars) 」內。這些罐子通常被裝在一個石製或木製的盒子裏,放置於靠近木乃伊所在之處。罐中器官受到四位小神的保護-伊姆塞特(Imsety)、哈比(Hopy)、奎本漢繆夫(Qebhsennuef)及杜米特夫(Duamutef),這四位小神就是荷魯斯的四個兒子而聞名。人魚認為非常有趣的是:自埃及新王國時期以來,罐蓋常被雕刻成代表四位小神的頭像,而每位小神頭像罐蓋內放置的器官各有規定。(人魚可是現場勤作筆記~詳加研究的呢)

人:放置肝臟。 /  狒狒:放置肺臟。 / 豺:放置胃。 / 獵鷹:放置腸。

罐上的象形文字為確保四神對於罐中內臟的保護經文。

這組展品是保存至今最完好的一套精美「卡諾皮克罐」。每一個罐子都是方解石雕刻而成,罐身還有藍色象形文字,蓋子是由木頭雕成並飾以彩繪。這套罐子是為內斯克昂斯(Neskhons)製作的,她是阿蒙神的大祭司皮努吉姆二世(Pinudjem II)的妻子,在第二十一王朝(1075-950 BC)晚期,大祭司皮努吉姆二世(Pinudjem II)是上埃及的實際統治者。夫妻倆都埋葬在達爾巴赫里的墓地裏,這裏後來成為許多新王國時期偉大法老們木乃伊的秘密埋藏地。


賽克邁特女神座像


約西元前1330年 第十八王朝
阿蒙霍特普三世統治時期
推測出自底比斯

花崗閃長岩
143公分 寬42公分 厚70公分

獅頭女神賽克邁特(Sekhmet)的坐姿或立姿雕像,在許多博物館中都可以發現,大部份來自埃及卡納克的姆特神廟(the temple of Mut at Karnak),現在那裡還能夠見到一些。但毫無疑問,它們最初來自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Ⅲ統治期間1390-1353BC)位於底比斯(Thebes)的神廟,在那裡,用石頭雕刻的賽克邁特女神立像和座像各三百六十五座,用以取悅女神,避免她運用具備的反面力量來影響法老乃至全埃及。阿蒙霍特普三世的神廟在他死後約一百年左右就衰落了,被後來的許多法老用作方便採集的石像場。此些雕像被大量地運到了姆特神廟,有些法老還在這些重新使用的雕像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這座賽克邁特女神像並沒有發生上述這種情形,雕像頭上的凹槽是用來插頭飾的,頭飾可能是用石片製成的太陽形圓盤。


在此僅將此篇獻給"幻想魚恩汐""一公升の眼淚"

期盼與同樣對埃及文物有興趣的妳們~分享來自古埃及文明的感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c人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